早评:A股今日或平静收官 个股将迎来结构性机会
摘要: 3100点下方或是空头陷阱 个股将迎来结构性机会 加强股权监管规范股东行为 险企单一股东持股上限拟降至1/3 并购重组遭遇最严监管 全年24例重组被否 哪些人哪些钱将被拦在保险门外 董明珠逢大跌就买 两年来29次买入格力电器 五大利好开启白酒板块新周期 8股或涨超四成孕育百元股
3100点下方或是空头陷阱 个股将迎来结构性机会
周四沪深两市小幅低开后,震荡盘整,盘中一度冲高至翻红,但尾盘再度回落,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3096.10点,跌幅为0.20%,失守3100点关口,沪市成交额为1499.2亿元。沪指昨日K线呈现缩量十字星形态,后市行情将如何演绎?
大势:向上共振动力不足
方正证券:节前流动性短期改善,但节后却存在不确定性,流动性仍为干扰大盘走势的重要因素之一。存量博弈的“跷跷板”现象,使得市场难形成向上“共振”的动力。短线大盘难立即走强,但有效跌破半年线概率也不高。
广州万隆:参考A股过往在元旦节后的走势,不难发现随着节后部分资金回流,市场整体人气将会出现明显的改善,虽然可能不足以发动一场大级别的反弹行情,但随着市场人气在节后的复苏,个股将迎来更显著的结构性机会。所以主力持续逆势吸筹的行为也就不难理解,显然是在为节后的结构性反弹机会提前做准备。再结合3100点多次失而复得来看,指数3100点下方更大可能是空头陷阱。
西南证券:大盘周四收出十字星,受到短期均线压力,并考验半年线支撑。均线系统维持交汇状态,短期均线下探,短期走势转弱。从摆动指标看,股指下探至空方强势区,空方力量增强,短期仍有下跌空间。布林线指标上,股指处于空头市道,线口收敛,呈现震荡盘整形态。两市昨日成交环比略有缩减,预计周五A股将继续下跌。
策略:半年线附近可做短线操作
华讯投资:针对半年线附近的异动,可以看作是短期抄底的机会。从近期市场在此处出现护盘的都是大盘蓝筹股来看,可以尝试在半年线附近,对大盘股,特别是中字头股进行短期操作,但这是一种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操作。当前几乎无确定性上涨板块,目前市场结构性机会更多的是体现在个股方面。这种机会的把握,除了通过基本面深入挖掘有题材、有业绩的个股外,结合成交量以及技术形态分析去把握机会,可能是更为靠谱的选择。但对于大部分投资者而言,节前宜保持多看少动或只看不动的策略。
源达投顾:昨日煤炭、钢铁行业触底反弹涨幅居前,随着离岸人民币汇率创出阶段新低,贵金属等避险板块得到关注,石油、化工行业跌幅最大,由于近期油价迎来年内最后一次上调和化工产品如钛白粉价格多次上调,可关注由价格上调带来的投资机会,操作上,指数上方仍面临5日均线的压力,要做好仓位控制。
巨丰投顾:具体操作上,逢低可逐步加仓,重点关注央企改革、“一带一路”标的。此外,对于回调较为充分、质地优良的中小创标的,可考虑逐步低吸。
加强股权监管规范股东行为 险企单一股东持股上限拟降至1/3
控制类股东资产负债率和财务杠杆率不得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保监会29日发布修订后的《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将保险公司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上限由现行的51%降低至1/3。保险公司股东拟划分为财务类、战略类、控制类三种类型,准入要求逐级递增。关联方或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达到战略类或控制类股东标准的,其持股比例最高的股东应当符合关于战略类或控制类股东的有关要求。
保监会表示,此次修订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进一步加强股权监管、规范股东行为,强化对相关风险隐患的查处手段和问责力度。
一是进一步严格股东准入标准。《办法》本着“让真正想做保险的人进入保险业”的原则,针对财务类、战略类、控制类股东分别设立严格的约束标准,设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提高准入门槛,规范投资入股行为,确保“保险业姓保”。
《办法》明确,根据持股比例、资质条件和对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影响,保险公司股东分为三类:一是财务类股东,指持有保险公司股权不足10%,对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无重大影响的股东;二是战略类股东,指持有保险公司股权10%以上但不足20%的股东;或者持有的股权虽不足10%,但足以对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产生重大影响的股东;三是控制类股东,指持有保险公司股权20%以上,对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有控制性影响的股东;或者持有的股权虽不足20%,但足以对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产生控制性影响的股东。
对于控制类股东,《办法》明确,除需满足最近三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净资产不低于2亿元、净资产扣除长期股权投资余额为正等条件外,还需满足最近一年年末总资产不低于100亿元、净资产不低于总资产的30%、资产负债率和财务杠杆率不得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等条件。
关联方或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达到战略类或控制类股东标准的,其持股比例最高的股东应当符合《办法》关于战略类或控制类股东的有关要求。自投资入股协议签订之日前12个月内具有关联关系的,视为关联方。
二是强化股权结构监管。《办法》明确,股东持有保险公司股权的比例,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不得超过保险公司总股本的1/3;单一有限合伙企业持股比例不得超过保险公司总股本的5%,合计持股不超过15%。保险公司因为业务创新、专业化或集团化经营需要投资设立保险公司的,持股比例上限不受限制。经保监会批准,对保险公司采取风险处置措施的,持股比例上限不受限制。
除经保监会批准参与保险公司风险处置等特殊情形外,同一投资人只能成为一家经营同类业务的保险公司的控制类股东。投资人成为保险公司战略类股东的家数不得超过两家。投资人成为保险公司财务类股东的家数不受限制。
三是强化股东监管。《办法》加强对保险公司股权结构和真实股东的穿透式监管,在注重股东资本实力、持续出资能力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对行业背景、个人素质、管理团队、既往投资情况等方面的考察评估,以确保其具备符合保险行业特点的理性投资心态和稳健经营理念。
四是加强资本真实性核查。为规范股东出资行为,防范用保险资金通过理财方式自我注资、自我投资、循环使用,《办法》以负面清单的方式,明确了不得入股的资金类型,同时进一步明确审查标准,采取更加明确有效的监管指标,确保投资人资金来源的真实合法性。
信托公司、基金公司、财务公司等机构可以以信托资金或受托管理资金投资保险公司,但此类机构以信托资金或受托管理资金投资的,只能成为保险公司的财务类股东,并应当逐级披露信托计划或受托管理资金的持有人,及其与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其他投资人之间的关联关系。
五是强化审查措施和问责力度。《办法》通过事前披露、事中追查、事后问责等一系列监管手段,建立了股权管理全链条审查问责机制,采用公众监督、股东承诺、章程特殊条款、严格问责等措施,有效防范治理风险。
分析人士认为,保监会拟降低保险公司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上限,意味着将加强对保险公司真实股权结构和最终实际控制人的穿透式监管,防范“一股独大”带来的风险。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此前表示,个别保险公司与非保险股东作为一致行动人举牌上市公司股票,导致大股东意志主导投资决策,损害保险公司利益。有必要对此类行为进行规范,防止保险资金被利用、被错误使用。
并购重组遭遇最严监管 全年24例重组被否
并购重组是资本市场永恒的主题,近年来持续火热。2016年以来,中国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已召开102次工作会议,审核了273例重组事项,今日还将审核2例重组事项。也就是说,并购重组委全年将召开103次工作会议,审核275例重组。
275例,这一数字较去年审核的337例有所回落,但仍保持了相对高位。回顾往年,并购重组委在2013年审核仅为92例,2014年为193例。此前两年,通过率均在93%以上,而今年通过率有所降低,12月28日,先锋新材重组未获通过,全年被否案例升至24例,通过率为91%。
从今年的规模来看,剔除宝武钢铁合并以及考虑3家公司同一重组两次上会的因素,其余271例重组事项合计交易对价已接近万亿,达到9695.65亿元,平均每项重组的交易对价为35.78亿元。其中,长江电力、*ST济柴的重组交易对价都超过了700亿元,另有鼎泰新材、西安民生等公司超过100亿元。
并购重组受到政策层面的影响极大,监管层今年出台新政严控并购重组。6月17日,中国证监会就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为“炒壳”降温,通过细化关于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的认定标准、取消重组上市的配套融资、延长新入股东股份锁定期、严管中介机构等,继续支持通过并购重组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实体经济。9月9日,这一新规正式落地,被称作“史上最严”重组规定。
总的来说,2016年的并购重组审核可归纳为:审核趋严,强力监管。直接表现出的特点有通过率降低、上下半年反差强烈、有条件通过减少、“类借壳”案例接连被否等。
整体通过率降低“6·17”成分水岭
据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统计,截至12月29日,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共召开102次工作会议,审议了273例重组事项,有条件通过120例,无条件通过129例,24例被否,通过率91.2%。这一数字较2015年略有下滑,去年全年并购重组委审核的337例重组事项的通过率达到93.5%。
上述重组案例涉及公司266家,有7家公司两度上会。万润科技、思美传媒、正业科技、鲍斯股份一年内两次重组事项均获得通过;而神农基因、升华拜克、天晟新材两次上会均为同一重组事项。
如果以6月17日重组新规开始征求意见为分界点,可以发现前后差异明显,表现为6月17日之后被否案例明显增多。数据显示,23例被否案例只有8例在6月17日之前,15例在其后。
今年初至6月17日,122例重组事项上会,获得通过的数量为114例,通过率93.4%。其中,有条件通过69例,无条件通过45例,被否8例。
6月17日,中国证监会就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此后的并购重组审核也“画风突变”。6月20日,被召回重审的天晟新材未能获得通过,而7月的最后一周(7月25日到7月29日),宁波华翔、电光科技、*ST商城、新文化、申科股份数公司重组事项接连被否决。
一周否决5家的罕见情况就这样发生了,重组新规在征求意见阶段便显示出强大的威力。数据显示,6月17日至三季度,共有73例重组事项上会审核,其中10例被否决,通过率降低至86.3%。进入四季度,整体通过率有所回升。6月17日至今,共有150例重组事项上会审核,其中15例被否决,通过率为90%。
另一显著变化是有条件通过的比例大幅降低。今年6月底,在保荐代表人系列培训班上,监管层透露,未来并购重组审核将减少“中间地带”,将仅有“无条件通过”和“否决”两个结果。这一时点和“6·17”十分接近,此后的监管明显变得更加严格。
也正是以这个时点为分水岭,“有条件通过”的比例迅速降低。记者统计发现,今年1-6月份,有条件通过的比例是57%,占据多数。但到了7月份,有条件通过比例速降至36%,8月份为35%,9月份的这一比例仅剩23%,10月份为26%。11月第一周,有条件通过的个数甚至为零,第二周也仅有1个。纵观全年,有条件通过占并购重组委审核总数的比例为44%。
所谓“有条件通过”,即重组方案尚存一些小问题,或者需要进一步补充披露相关信息。对于这样的方案,并购重组委会给出具体的审核意见,申请人须逐项予以落实,并在10个工作日内将有关补充材料及修改后的报告书上报。
例如江苏国泰并购华盛实业60%股权等多个标的的重组事项,9月28日获得有条件通过,并购重组委给出的审核意见是:请申请人披露王晓斌等10名交易对方在控股股东国泰集团的任职情况,进一步说明与国泰集团是否存在一致行动关系等。
江苏国泰随后针对上述意见进行了反馈,并对重组方案进行了修改完善,12月6日,便获得了证监会的核准批复,之后便进入了实施阶段,目前标的资产已经完成过户。
但是,上周(12月19日-12月23日)并购重组委审核的9家公司中,号百控股、海峡航运等5家公司获得的是“有条件通过”。12月29日上会的三家公司两家获得有条件通过,这一比例又有所升高。由此看来,消除“有条件通过”并不是短期内会完成的事情,在一定时期内,“有条件通过”和“无条件通过”或将继续共存。
借壳案例均获放行 刻意规避遭遇严打
今年并购重组委审核的重组事项中,有19例构成重组上市(俗称“借壳”)。这19家公司均已获得审核通过,且多数已经实施完成并更名。
例如曾经的金城股份,现已更名神雾节能。根据重组方案,金城股份置出长期股权投资(金地纸业100%股权和锦州宝盈 100%股权)、其他应收款等,同时发行股份购买江苏院100%的股权。
交易完成后,神雾集团将成为金城股份的新控股股东,吴道洪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金城股份这一重组事项构成借壳上市,去年底曾被并购重组委否决过一次,当时否决原因之一是江苏院在报告期内的重要人员变动未在申请材料中充分披露。今年5月,金城股份披露了修订后的重组方案。
6月17日,并购重组委审核这一事项,金城股份获得有条件通过。7月25日,这一事项获得正式核准,其后迅速实施。12月16日,金城股份更名神雾节能,重组上市正式完成。
另一方面,有规避借壳嫌疑的重组案例,在6月17日后多数遭否决。
而所谓“类借壳”即严格按照政策并不完全符合重组上市的标准,但借壳意味明显,通过精妙的设计规避借壳,从而在审核上获得相对宽松的对待。因为借壳的审核等同于IPO,“类借壳”如能按照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进行审核将轻松不少,上市公司因此费尽脑汁。此前的金刚玻璃、申科股份重大资产重组便是典型“类借壳”案例,均未能获得并购重组委的审核通过。
金刚玻璃重组方案出自私募大佬罗伟广之手,并购标的是OMG新加坡100%股权,交易价格30亿元。罗伟广今年3月才被正式认定为金刚玻璃实际控制人,曾是2009年的私募冠军。他一手主导了重组事项,还曾在重组前突击入股了标的公司OMG新加坡,标的估值三年间连续上涨。罗伟广的策略是一二级市场联动,认为这样暴利且包赚不赔又合法。
金刚玻璃的重组方案在8月10日的并购重组委工作会议上未能获得通过。审核意见是标的公司盈利预测可实现性及评估参数预测合理性披露不充分,不符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四条相关规定。
罗伟广没有放弃此次重组,之后不久便宣布继续推进。11月24日,金刚玻璃披露了修订过的重组方案,拟再次闯关。深交所也同步发出问询函,询问是否已消除此前被证监会否决的原因,并继续追问是否构成重组上市。
另有一个特殊案例,辅仁药业收购开药集团的重组事项同样构成借壳上市,但上会前夕突然被暂停审核。
9月26日,证监会突发一条补充公告,因辅仁药业涉及重大事项核查,决定对其暂停审核,待相关事项明确后视情况决定是否恢复。按原本计划,辅仁药业应该上并购重组委72次会议接受审核。暂停次日,辅仁药业收到河南证监局出具的警示函,公司董事长朱文臣、董秘张海杰被要求接受监管谈话。
此外,据媒体刊发《财务数据迥异辅仁药业重组遭遇实名举报》的文章称,重组标的开药集团的审计报告与举报人提供的纳税申报资产负债表存在差异等相关内容。10月19日,辅仁药业发出澄清公告,表示前述媒体报道涉及的数据与事实不符。12月20日,辅仁药业公告称,已向中国证监会申请恢复审查本次重组事项。
三大条款挡路 24例重组被否
截至11月28日,今年已有24例重组事项未获通过,占总数的8.8%。2015年,被否的重组事项为22例,占去年总数的6.5%。
今年24例重组被否的原因,均是因为不符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具体条款为第四条、第十一条和第四十三条。
因第四条被否的共有9例,分别是长城动漫、明家联合、金刚玻璃、申科股份、新文化、天晟新材、九有股份、唐人神、升华拜克(第一次上会被否)。重组管理办法第四条主要针对信息披露方面作出规定,要求上市公司实施重大资产重组,有关各方必须及时、公平地披露或者提供信息,并保证真实、准确、完整。
因第十一条被否的共7例,分别是方大化工、南通锻压、电光科技、富春通信、奥维通信、宁波华翔和国发股份。重组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要求上市公司的重组事项符合国家政策、不会导致公司不符合上市条件、重组资产定价公允权属清晰、有利于增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等。
因第四十三条被否的最多,有11例,分别是巨龙管业、明家联合、南通锻压、电光科技、国发股份、世纪瑞尔、*ST商城、暴风集团、神农基因(两次)、三联商社。重组管理办法第四十三条要求重组标的有稳定的持续盈利能力,要有利于改善上市公司资产质量,此外对控股股东注入资产的情形提出了严格要求等。
明家联合同时不符合第四条和第四十三条相关规定,南通锻压、电光科技、国发股份3家公司的重组同时不符合十一条和第四十三条相关规定。
在被否案例的具体审核意见中,标的资产持续盈利能力和上市公司控制权稳定被频繁提及。
针对巨龙管业重组事项,并购重组委的审核意见是申请材料关于标的资产未来盈利能力的持续性与稳定性披露不充分,不符合第四十三条相关规定。追溯公告,巨龙管业4月份推出的重组方案显示,公司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对价16.94亿元,购买杭州搜影100%股权以及北京拇指玩100%股权。同时,公司拟向乐源盛世、新纪元期货等8名交易对方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16.94亿元。
杭州搜影100%股权交易对价为13.55亿元,北京拇指玩100%股权交易对价为3.385亿元。交易对方承诺,杭州搜影在2016年至2018年将分别实现净利润1.05亿元、1.29亿元和1.6亿元;北京拇指玩2016年至2018年将分别实现净利润2520万元、3150万元和4000万元。
此次重组被否后,巨龙管业决定继续推进。11月21日,巨龙管业披露修订后的重组方案,调整了募投项目,缩减募资规模,并更新了标的财务数据等。
方大化工则因上市公司控制权问题被否决。今年8月份,方大化工推出重组方案,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长沙韶光、威科电子、成都创新达三家公司的100%股权,合计交易作价为19.93亿元。方大化工称,经过此次重组后,公司将实现向军工电子领域的业务拓展,把握我国军事工业发展带来的市场机遇。
而在稍早之前的6月份,新余昊月刚刚获得方大化工的控股权。原控股股东方大集团与新余昊月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后者19.83亿元溢价受让方大集团持有的1.98亿股。该交易完成后,新余昊月持有方大化工总股本的29.16%,为方大化工控股股东,卫洪江成为方大化工实际控制人。
而方大化工此次重组是向卫洪江的非关联方购买资产。重组交易完成后,卫洪江持股比例将被被稀释至17.77%,交易对手之一周开斌的持股比例达到10.8%。
并购重组委的审核意见是,申请材料对交易完成后维持上市公司控制权稳定性的披露不充分,上市公司控制权存在不确定性。被否后,方大化工也没有放弃,12月20日晚间公告称将继续推进重大资产重组。
哪些人哪些钱将被拦在保险门外
近年来,在保险业内外部环境不断优化向好的形势下,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各路社会资本发起设立、收购或入股保险公司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在投资保险业的新热潮中,社会资本在投资主体身份、资金来源、资本结构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与新问题,急需新的制度予以规范。
在此背景下,为能更有效地把控股东尤其是重要股东这一“入口”,保监会修订了《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下称《办法》),于昨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核心内容包括:进一步严格股东准入标准,设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明确哪些投资人不能“投”保险、不能“控”保险;同时强化股权结构监管,将保险公司股东划分为三个类型,并将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上限由51%降低至1/3,以发挥制衡作用,防范不正当利益输送风险。
据接近监管部门的知情人士透露,《办法》并不是限制社会资本投资保险公司,是不给“只想浑水摸鱼的人”可乘之机,而让那些了解保险行业经营特点、真心想做保险的投资人进入保险业。
首设准入负面清单 哪些投资人不够格
最近一段时间,保监会相关负责人在多个场合旗帜鲜明地表态称:“要让那些真正想做保险的人来做保险,绝不能让保险公司成为大股东的融资平台和‘提款机’,特别是要在产融结合中筑牢风险隔离墙。”
为此,《办法》建立了三项负面清单,包括哪些投资人不能“投”保险,哪些投资人不能“控”保险、哪些资金不能“投”保险,进一步明确了政策导向,严格投资人的准入条件,确保投资人资金来源的真实合法性。
那么,究竟哪些投资人、哪些资金会被拦在门外?
首先,以下四类投资人,不能“投”保险。一是,股权结构不清晰或存在权属纠纷的;二是,被列入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三是,曾经委托他人或接受他人委托持有保险公司股权行为的;四是,曾经投资保险公司,在申请过程中存在隐瞒或漏报重要资料信息的,或者对保险公司经营失败负重大责任的,或者对保险公司重大违规行为负有责任,或者拒不配合监管机构监管行为的。
同样,也有四类投资人,不能“控”保险。一是,现金流量波动受经济景气影响较大的;二是,在公开市场有不良投资行为记录的;三是,曾经有不诚信商业行为,造成恶劣影响的;四是,曾被有关部门查实存在不正当行为的。
此外,还有四类资金,不能“投”保险。一是,与保险公司有关借款;二是,以保险公司存款或其他资产为质押获取有关的资金;三是,以保险公司投资信托计划、私募基金、股权投资等获取有关资金;四是,不当利用保险公司的财务影响力,或者与保险公司有不正当关联关系取得的资金。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现金流量波动受经济景气影响较大”等具体条件来看,目前在近百家申请新设或参股保险公司的上市公司中,可能就有一定比例的特定行业背景的公司不符合要求。
将股东划分为三类 单一股东持股上限降至1/3
在明确了哪些投资人、哪些资金不能“投”保险或“控”保险之后,市场关心的是,究竟什么样的投资人可以进来,什么样的钱可以进来,什么样的方式可以进来。
从《办法》来看,根据分类管理的监管原则,根据股东的持股比例和对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影响力,将保险公司股东划分为三个类型,并明确了投资比例限制:一是控制类股东,持股比例20%至1/3之间;二是战略类股东,持股比例10%至20%之间;三是财务类股东,持股比例10%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从上述划分来看,此次《办法》将保险公司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上限,由51%降低至1/3.
缘何将比例上限设定在1/3,接近监管部门的知情人士解释称,这是经过广泛征求业内意见并反复论证得出的结果,对保险公司来说,股权过于分散,容易导致“内部人控制”、股东“搭便车”心态等问题,制约公司发展;但如果股权过于集中,则不利于发挥股东之间的监督制衡作用,容易产生损害小股东利益的问题,甚至有可能进行不正当的利益输送,对保险资金安全性和保单持有人利益构成风险隐患。
那么,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上限的下调,是否会追溯至现有保险公司股权架构?一位接近监管部门的知情人士对上证报记者表示:“将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上限由51%降低至1/3,不会对已经成立的绝大多数保险公司进行追溯,但是会对存在问题的保险公司进行窗口指导。”
“进一步提高股东准入门槛的原则是,让真正想做保险的人进入保险业,确保‘保险姓保’。”据上述知情人士分析,这次主要严格控制类和战略类股东的资质条件,如要求战略类股东核心主业突出、投资行为稳健、连续三年盈利等;控制类股东除需满足战略类股东应具备的条件外,还要符合总资产不低于100亿元、净资产不低于总资产的30%、资产负债率及财务杠杆率不得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等条件。
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办法》加强了对保险公司股权结构和真实股东的穿透式监管,在注重股东资本实力、持续出资能力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对行业背景、个人素质、管理团队、既往投资情况等方面的考察评估,以确保其具备符合保险行业特点的理性投资心态和稳健经营理念。
投资家数设“红线” 另有1至3年禁售期
此外,社会资本投资保险公司的股权比例和所能投资保险公司的家数,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此次股权监管的关键点之一。
《办法》对此有明确规定。首先是关于持股比例(关联持股合并计算):除规定单一股东不超过1/3之外,单一有限合伙企业不能超过5%、合计不能超过15%,而自然人、资产管理计划、信托产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则不能超过10%。不过,针对保险公司因为专业化或集团化经营需要投资设立保险公司,以及经保监会批准对保险公司采取风险处置措施等特殊情形,《办法》作了除外规定,其持股比例上限不受限制。
其次是关于投资家数:同一投资人成为(经营同类业务)控制类股东的只许1家,成为战略类股东的不得超过2家,成为财务类股东的家数不受限制。《办法》同样对前述两种特殊情形做了除外规定,但同时明确保险公司投资设立的专业保险公司,其控制权5年内不得转让。
除在事前抬高准入门槛外,对于已经成为保险公司投资人后的股东行为,《办法》也予以明确规范。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根据不同类别股东,设置了1至3年的股权禁售期。具体为:控制类、战略类及财务类股东,分别自保险公司成立之日起3年、2年、1年内不得转让所持有的股权。
在业内资深人士看来,一定时间禁售期的设置,主要是为了防范投机性股东。目前,保险牌照相对仍属稀缺资源,一些社会资本抱着“炒牌照”心态发起组建保险公司,待开业后再溢价出手,这一急功近利的投资理念已经严重影响了保险公司的正常运转。
《办法》同时强化了对相关风险隐患的审查措施和问责力度。通过事前披露、事中追查、事后问责等一系列监管手段,建立了股权管理全链条审查问责机制,采用公众监督、股东承诺、章程特殊条款、严格问责等措施,有效防范治理风险。
《办法》的重新修订,无疑为那些盲目投资保险业的资方敲响了警钟。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保监会将坚持从公众公司标准和风险监管的视角出发,继续完善保险公司股权监管体系建设,切实提升公司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保监会欢迎社会各界广泛研提意见,并将根据意见反馈情况,加快推进《办法》的后续立法程序。
董明珠逢大跌就买 两年来29次买入格力电器
2016年即将过去,这一年,A股大幅震荡,大多数投资者可能都没有赚到钱,进而对投资失去了信心。此时,不妨看看一些明星企业家是如何炒股的,可有值得借鉴之处?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通过梳理深交所公布的“董监高及相关人员股份变动”的内容,发现董明珠、郁亮、贾跃亭、王传福、马云等明星企业家均在二级市场交易过股票。
而这些企业家们的交易也各有特点。其中,董明珠分散买入,选择在格力电器股价下跌之时持续增持;郁亮仅有一次大手笔买入;贾跃亭、王传福则在高位卖出;马云一路减持。而在时机的把握上,这几个人的能力则各有不同,董明珠、郁亮对买入时机把握较好,贾跃亭则对卖出时机的把握很成功。
董明珠逢大跌就买
深交所公布的资料显示,董明珠最早以“竞价交易”的方式买入格力电器是在2014年3月7日,随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在截至目前的两年多时间里,累计买入29次,买入之执着堪比其目前对造车的执着。买入数量上,多的时候,董明珠会买入20多万股,少的时候,则仅买入数千股,甚至有一次只买入100股。同时,在这两年多,董明珠对格力电器的卖出次数则为零。
2014年3月7日,董明珠的“当日结存股数”为2115.43万股,经过其不断增持以及格力电器在2015年7月每10股转增10股除权后,截至2016年12月20日,董明珠的“当日结存股数”已高达4431.85万股。按持股市值来看,则从2014年3月7日的5.87亿元增至2016年12月20日的10.64亿元。而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格力电器的复权股价也一路震荡上行,明显跑赢大盘。
复盘董明珠这两年多时间的买入时机,可以发现其对时机的把握非常成功,大多数交易是在格力电器股价大幅回调之时逢低买入。在董明珠买入的29个交易日,格力电器的股价有22个交易日是下跌的,没有一个交易日股价是大涨的。
总体上看,董明珠主要是在两个时间段密集买入格力电器:一是去年牛市结束后。经过两轮暴跌,董明珠于当年9月份密集出手,全月买入13次,累计买入数量达140万股。随后格力电器股价也跟随大盘企稳回升。二是今年1月份股市暴跌时。董明珠于当月中旬开始买入,到2月初,累计出手9次,合计买入45.8万股。随后格力电器股价也企稳回升。
除了上述两个时间段,董明珠在其他时期也分散买入,而其买入时机也选择在格力电器股价低迷之时。例如其最近一次出手是在12月20日买入2万股。当时因受监管层强硬表态不支持险资杠杆资金举牌等消息面影响,格力电器与其他险资举牌概念股一起集体大跌。
那么,董明珠为何如此热衷于买入格力电器呢?从董明珠此前的一些言论或许可以看出些端倪。在12月中旬举行的“2016央视财经论坛暨中国上市公司峰会”上,董明珠称,“投资格力,你一定是投资,不是投机”。另外,在今年3月份,董明珠甚至在电视节目中提出一个大胆的假设,即“如果证监会规定,上市公司的高管只能买股票,不能卖股票,当你退休以后才能卖。”
郁亮精准抄底万科A
郁亮的投资风格与董明珠略有不同。深交所网站的数据显示,郁亮以“竞价交易”的方式买入万科A,仅有2014年3月10日一次。与董明珠分多次买入的投资手法不同,郁亮则一出手就是大手笔,一次出手726万元买入100万股万科A。根据媒体2014年的报道,郁亮当时“将其过去一年的几乎全部收入,都买了万科A股票。”
从事后来看,郁亮的这一笔投资的买入时点堪称精准。万科A在下跌一年多后,在2014年3月6日大幅反弹,随后小幅回调。郁亮于2014年3月10日出手买入。郁亮买入后,万科A股价一路上涨,领先大盘走强。截至目前,万科A的股价仍在高位。郁亮这一笔投资的收益约有3倍。而结合万科A与格力电器的股价来看,郁亮与董明珠的投资手法其实也有相似之处,即均是在优质的上市公司股价大跌后抄底买入。
贾跃亭王传福高位卖出
董明珠和郁亮向投资者展示的是准确抄底的买入手法,而贾跃亭对卖出时机的精准把握也令人惊叹。另外,王传福也在比亚迪股价处于相对高位时成功卖出。
深交所网站的数据显示,贾跃亭在2015年6月1日、2015年6月3日以大宗交易方式分别卖出1751万股、1773万股乐视网,成交均价分别为68.50元/股、73.33元/股,合计减持3524万股,占公司截至2015年6月3日总股本的1.90%,套现金额约为25亿元。从事后来看,贾跃亭的这两笔交易均成功地卖在较高位,随后乐视网股价就开始大幅下跌之旅。从大盘来看,去年的牛市结束于当年的6月15日,贾跃亭可谓是在牛市结束之前成功卖出上述股票。另外,根据公告,贾跃亭将在减持乐视网股票后以所得款项借给乐视网,用于公司日常经营,免收利息。
与贾跃亭一样,王传福也在去年6月份以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了部分股票。6月17日、6月23日分别减持了2565万股、3259万股比亚迪,减持价格分别为68.06元/股、55.71元/股。不过,与贾跃亭在股市下跌前减持不同,王传福减持时股市已开始下跌。但总体上,王传福仍然是在比亚迪股价处于相对高位时减持的。减持用途方面,根据公告,王传福6月17日的减持是为配合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减持所得资金全额无息借予员工持股计划持有人。王传福6月23日减持时,受让方为国联比亚迪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比亚迪的员工持股计划通过该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持有比亚迪股票。另外,王传福在2015年7月15日以竞价交易增持23万股比亚迪,当日比亚迪股价跌停,王传福则是逢低买入。
马云一路减持华谊兄弟
与董明珠一路买入格力电器不同,马云则一路卖出华谊兄弟。具体来看,马云在2010年11月26日、2011年5月6日、2013年6月3日、2013年10月28日以大宗交易方式四次卖出华谊兄弟。
马云为华谊兄弟的发起人之一。华谊兄弟上市时其持有1382.40万股(华谊兄弟随后有几年推出高送转,马云持股数量也随之增加),持股比例为10.97%。2010年11月1日,马云所持股份解禁,有691万股可实际上市流通。随后在2010年11月26日,马云减持300万股。2011年5月6日,马云再度减持1109万股。马云这两次减持时,华谊兄弟股价仍在低位,减持时机并不算太好。随后到2013年,创业板率先开启大牛市,华谊兄弟一路大涨,马云于2013年6月3日、10月28日逢高卖出308万股、1046万股。
五大利好开启白酒板块新周期 8股或涨超四成孕育百元股
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在景气度提升支撑下,白酒板块昨日再度逆市上涨,位居涨幅榜前列。个股方面,昨日,山西汾酒和伊力特涨幅均在2%以上,分别为:2.64%、2.05%,贵州茅台涨幅也超1%,达到1.11%,此外,顺鑫农业、沱牌舍得、古井贡酒、金种子酒、洋河股份、泸州老窖、金徽酒也均实现不同程度的上涨。
资金流向方面,山西汾酒(2585.59万元)、贵州茅台(951.80万元)、伊力特(770.94万元)、金种子酒(176.27万元)、沱牌舍得(45.07万元)、洋河股份(9.70万元)等6只白酒股昨日均受到大单资金青睐,累计大单资金净流入4539.37万元。
那么,自12月12日市场调整以来,白酒股此次重新回归投资者视野,机构是否看好其后市表现呢?《证券日报》记者通过梳理包括申万宏源、招商证券、国金证券、中泰证券等券商在内发布的25份研报发现,上述机构继续推荐关注白酒板块,并认为白酒板块明显回调后价值凸显,新周期已经开启。
主要理由包括五点:1. 旺季来临,高端白酒价格呈现全面上涨趋势,且随着元旦、春节的临近,动销逐渐增强。2。市场整体风险偏好较低,基本面稳健的白酒股具备良好配置价值。3。白酒板块调整充分,重新出现配置价值。4。估值仍有提升空间,受益于控量保价和消费升级,一、二线白酒龙头业绩明年有望继续释放。5。行业并购整合带来事件驱动机会。
东兴证券表示,延续2016年行业业绩改善型驱动的投资逻辑,持续看好2017年高端白酒复苏。
安信证券则认为,2017年白酒行业将继续领跑食品饮料板块,为2017年大板块首推。高端白酒从2014年至2015年的挤压式增长渐渐转变为2016年以来的缓慢扩容式增长。高端白酒价格走高,次高端白酒受益明显,由于次高端全国化品牌白酒较少,整体而言,2016年次高端白酒增速优于高端,2017年继续强烈看好。重点推荐需求上升价格仍有上涨空间的贵州茅台,价格逐步理顺且实现国企改革的五粮液,具备弹性的泸州老窖,次高端中的全国性品牌且具有国企改革预期的山西汾酒,已经完成改制且营销改革工作持续推进的沱牌舍得。
值得一提的是,12月12日以来,有12只白酒股被机构给予看好评级并给出预测目标价,截至昨日,有8只个股最新收盘价距机构预测目标价上涨空间超四成,这8只个股按预计股价上涨空间排序分别为:口子窖(80.72%)、水井坊(77.89%)、沱牌舍得(64.73%)、洋河股份(46.09%)、顺鑫农业(45.71%)、五粮液(44.76%)、贵州茅台(44.21%)、今世缘(43.85%),如果实现上述涨幅,洋河股份有望加入百元股军团,贵州茅台股价也将突破470元。
重组,股东,保险公司,通过,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