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与展望:2017年机器人产业的机会与陷阱有哪些?
摘要: 喧嚣过后,机器人产业正在进入规范发展的通道,2017年机器人产业的机会与陷阱又将是什么?在整个产业发展进程层面上,产业发展空间较大。但在2017年,重复建设、无核心技术的项目仍然会持续存在。
喧嚣过后,机器人产业正在进入规范发展的通道,2017年机器人产业的机会与陷阱又将是什么?
大环境上来看,在国家政策层面,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这种高屋建瓴式的利好政策,2016年工信部等三部委印发《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提出目标、任务以及措施,接下来会有更细化的配套政策出台,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副秘书长姚之驹告诉记者,《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目前正在征求意见阶段,将很快正式出台。
据了解,该条件将对企业和关键产品设定门槛进行规范,包括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应具备的检测实验设备,如减速器测试平台、伺服电机测试平台,以及产品应符合的多项国标和行业质量标准,引导企业进行产品检测认证。同时,对于机器人集成应用也提出了相关测试要求,包括三项机械安全和三项机械电气安全。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国家机器人标准化总体组、中国机器人检测认证联盟等一系列专门机构将不断完善自身的同时,也将不断规范整个行业。
据悉,国家认监委目前正在研究制定相关文件,以推进机器人检测认证体系建设,将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相关部门积极推动机器人检验检测认证结果在财政专项、金融信贷、税收减免、重大工程等政策中的采信使用,引导企业申请认证,引领市场采信证书;建立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形成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信息链条;建立认证检测机构、企业和产品的质量信用档案和质量“黑名单”制度;国家支持机器人检测认证机构能力建设,提升我国机器人检测认证机构和企业的国际认可度和影响力,推动机器人标准与检测认证国际互认。
按照工信部的规划,到2020年,中国要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培育3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打造5个以上机器人配套产业集群、在高端市场的产品占有率达到50%以上。
此前中国机器人产业问题是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核心技术缺失等,加之机器人补贴政策下不少“浑水摸鱼”者,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严重,而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完善,2017年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技术的务实的中国企业优势将不断凸显,不少务虚企业将会随着政策的制定、市场环境的规范而逐渐被淘汰出局。
在整个产业发展进程层面上,产业发展空间较大。自2013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三年成为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今年一季度,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1497台,增幅为19.9%。其中2015年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共生产销售 22257台,同比增长31.3%,有个特点就是,自主品牌保持了比外资品牌更快的增长速度。与机器人四大家族包括瑞士ABB、日本发那科及安川电机、德国库卡相比,国内也诞生了“四小家族”包括新松机器人、广州数控、埃斯顿以及埃夫特,而且国内资本开始寻找各种有核心价值的标的进行投资或收购,比如美的集团斥资近300亿元控股德国库卡。
在这种背景下,一批获重大突破的标志性产品将充满机会,包括政府政策聚焦的智能制造、智能物流,这些面向智慧生活、现代服务、特殊作业等方面的需求,另外弧焊机器人、真空(洁净)机器人、全自主编程智能工业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双臂机器人、重载AGV、消防救援机器人、手术机器人、智能型公共服务机器人、智能护理机器人被《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列为十大标志性产品,对这类产品有技术突破和创新的企业将获取更多的产业和政策利好。
由于我国核心零部件技术的缺失,造成依赖国外进口的局面,所以更多机会将出现在一批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品牌企业身上,具体包括高精密减速器、高性能伺服电机和驱动器、高性能控制器、传感器和末端执行器等五大关键零部件。与此同时,在应用示范上,包括一些工业领域以及救灾救援、医疗康复、助老助残等服务领域,开展细分行业推广应用的企业将获取更多机会,逐渐成长为重点领域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商及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另外,机器人与其他传统领域的跨界融合也是一个增长点,不少互联网企业开始涉足机器人领域,以人工智能等技术来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与日本、美国等国家相比,中国在服务机器人领域的研发起步较晚,康力优蓝CEO刘雪楠认为“2015年是服务机器人元年”,“2016年是服务机器人产业化的起跑年”,而2017年会是产业化加速度的一年。
华创证券研报指出,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技术进步带来硬件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服务机器人需求不断上升。并且,服务机器人行业在世界范围内处于起步阶段,并无全球性的领军企业,国内国外在同一起跑线,对于进入该领域的企业,找准痛点、取得先机很重要。
但2017年来临之前,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另一面是,目前中国涉及机器人的制造企业超过八百多家,超过两百家是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这些企业大多是组装和代加工,产业集中度低,总体规模小。本土机器人企业制造高端产品能力较弱,六轴以上的机器人外资品牌占有率高达85%,70%的机器人配套零部件依赖国外进口。所以在2017年,重复建设、无核心技术的项目仍然会持续存在。
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公司总裁曲道奎曾在2015年提出,中国机器人产业存在3个大的潜在风险,一是技术空心化;二是应用低端化;三是市场边缘化。
国内在追赶国外的路上,遭遇国外企业的重重隐形设卡,国内企业以“婴儿之躯”对抗国外“成年之躯”,承受压力非常大,包括技术研发投入以及产品迭代,还有产品商业化投产等各个方面,所以不少国内企业常常有无奈和迷茫,看似前景巨大的机器人产业,却是一些没有技术、没有资本以及没有创业恒心的创业者的陷阱。
另外,由于机器人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所以各地地方政府也纷纷加入招商引资的大军,国家会有相关政策规范这种行为,但以产业园及各种优惠政策来吸引企业入驻的热情,这一现象2017年虽然会有所淡化,但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仍然是热情有余,如果企业没有想好自身战略与到当地设厂之间的关系,便因当地的优惠政策而前往设厂,往往会造成“摊大饼”的状态,最终影响自身核心价值积聚,影响自身长远发展。
思考,展望,2017年,机器人,产业,会与,陷阱,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