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挂号"入侵"医院
摘要: 互联网浪潮来袭,开始消解重资产的医疗机构。一些“标准动作”正在被第三方接管。被认为是医院最浅表业务的挂号,成为多方争夺的对象。就在全国各省市区县各级医院全面部署移动医疗战略的同时,一场医院门口的战争正
互联网浪潮来袭,开始消解重资产的医疗机构。一些“标准动作”正在被第三方接管。
被认为是医院最浅表业务的挂号,成为多方争夺的对象。就在全国各省市区县各级医院全面部署移动医疗战略的同时,一场医院门口的战争正在打响,挂号网、微信、支付宝以及传统的信息服务商等均不同程度参与其中。
“洋葱”第一层
2014年10月,“挂号网”获得腾讯领投的1.065亿美元融资,如今,这家主营医院实名预约挂号服务的平台公司估值超过6亿美元。
如果将医院想象成一棵洋葱,挂号业务就是最外面那一层。
为何多数的互联网公司选择从挂号下手来逐步“侵入”医院?也许,与基因有关。
“互联网公司不是资源驱动,而是用户驱动,我们在这里看到了最多的需求。”挂号网联合创始人张晓春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先是小范围的流程跑通,也就是弄明白我们到底能在什么环节帮助客户,下一步就是把这个走到极致,最后一步考虑这样的流程是否可以大规模复制。”张晓春告诉记者,在这个互联网化的“三步走”战略中,找准“痛点”最重要,“开始我们以为对客户来说,挂号最难,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挂到想要的专家号,但后来发现我们最直接的是帮助病人节约了时间。”
四年前,挂号网团队为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免费做了第一个预约挂号平台,通过HIS(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直连和号源托管方式成功实现了华山医院的内外网交互。最初,华山医院只提供5%的号源给挂号网尝试,后来这一比例增长到50%,如今华山医院的全部专家号都已对挂号网开放。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服务了1.6亿人次,平均每人节约时间1.5小时。”张晓春告诉记者。
而另一边,医院会愿意自己做一个App吗?从便捷性、安全性的角度考虑,这似乎会比外接的要强。
“我们不太考虑自己去做一个妇婴单独的App,这个和打车软件不同,它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你这次预约点开了,下次不知道是什么时候,App的存在感太弱。”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下称“一妇婴”)信息科主任庄思良告知记者,目前他们与合作方都是采取资源互换的形式,外界给医院造移动平台,很多都是免费的。
靠着强大的推广能力,去年底挂号网已经通过四年时间接入了包括北上广在内的23个省市的1100多家重点医院、15万名医生,实名用户数量达到4000万。
张晓春告诉记者,挂号网目前已经完成了对复星医药(600196.SH)下属子公司金象网的控股,意欲借此丰满医药电商业务,风头正劲。
但医院并不肯和一家外部机构形成“独家”合作关系。
庄思良管理的信息科团队一共9人,他向记者介绍,目前他们医院的所有门诊号源全部对外开放,这些可以预约的平台包括挂号网、微信、支付宝,以及最早参与实名制预约挂号的医联平台等。
“目前我们的孕产妇有60%的人是通过移动端来进行预约就诊的,在去年年初以及8月份我们分别开通了微信和支付宝的预约服务,目前每天通过微信预约的人数有300多。”庄思良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挂号,被业内人士认为是医疗服务中可分离的、最浅表的层面。竞争者纷至沓来,竞争很容易白热化。
挂号“暗战”
“互联网与医疗结合,第一个阶段是轻问诊、轻服务,你有一些不舒服的感觉可以在网上找信息,但这个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还是要往下走,而HIS厂商是医院系信息化的主体,可以帮助就医体验的提升。”张晓春介绍。
包括万达信息、卫宁软件、东软集团等在内的多家传统信息服务商就是这一关键HIS系统的打造者,也是最初接触“挂号网络化”的商家。
对于上海的市民来说,他们接触到最早的可以实现院外实名预约就医的平台是医联网,这一平台就是由当时承建上海多家医院HIS系统的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300168.SZ)打造。
“早在2005年9月,上海市参考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的模式试行‘管办分离’,成立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负责市级公立医疗机构国有资产投资、管理、运营,截至2008年该平台基本建成,目前该平台可以完成38家医院的信息联网。”医联平台承建单位——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翁思跃告诉记者。
在这个耗时三年才完成搭建的医联网预约平台,可向普通受众提供对上海市38家三甲医院的实名预约,并入其中的医院也在此建立了统一的中心数据库。在此基础上,2010年又按照卫生部的要求建立了全民健康档案,加入了17个区的卫生信息平台,数据更为完整。这也意味着,每一个病人的就医情况在这一信息中心都可以查阅。
“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共享资源,避免医院之间的重复检查。”翁思跃告诉记者。
而挂号网之所以可以在短期内完成系统搭建,与此前上海市医疗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密不可分。
但挂号网络化,并非没有问题。在网上预约“零成本”的吸引下,众多黄牛纷纷上网抢占网上预约号源,在挂号网上,黄牛可以用不同手机号和随意设置的身份证号,在十分钟内注册三四个账户,并轻松通过系统检测,完成预约。而这些专家号被以500元以上的价格在网上叫卖。
挂号网相关人员表示,在2014年全年,他们进行了5次大排查,查出约800多个疑似账号,但黄牛现象却屡禁不止。
目前从上海、北京、广州直至全国各大城市来看,除了挂号网,包括就医160、114挂号、电信预约挂号及各市各医疗机构自己建立的预约挂号平台层出不穷,竞争激烈。
谁笑到最后
互联网“门外汉”的挂号之战此起彼伏,搭建基础平台的传统医疗信息服务商似乎无心卷入这样的战争。
“我们的优势是了解医疗、卫生、医药、医保业务中的每一个环节,我们熟悉HIS系统、医院的社保结算体系,我们希望深耕融合线上线下的健康管理服务,打入医院内部,真正找到各方的需求,解决痛点。”翁思跃向记者介绍。
目前万达信息重点布局的万达全程健康服务有限公司,集远程医疗、高端诊疗、社区移动医疗服务为一体。甚至在万达全程健康门诊部,他们也可以通过转诊来提供挂号服务。
“如果病人在我们这里查出问题,可以通过我们的系统帮你预约专家,挂号费多少,医生说了算,如果有医疗事故,我们负责,因为我们拿到了涉医资质。”翁思跃介绍,目前他们正在研发与该高端诊疗项目相匹配的保险产品,争取打造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闭环。
目前涉足移动医疗的多家公司中有万达信息、平安医疗在内的不多的信息巨头拿到了翁思跃所述的“涉医资质”,这样的资质可以帮助他们合法地变身为具有移动功能的医院。而以挂号网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却只能“寻医”,不能“问诊”。
在庄思良眼中,挂号网更大的竞争者可能是微信或者支付宝。
“目前我们在微信和支付宝都开通了预约、支付功能,病人不需要排队付费,医生在就诊桌上就可以通过系统自动结算,报销部分直接从社保账号扣取,自费的部分从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账号中划出来,那么谁的支付更便捷、谁日常用得更多,我觉得谁就可以笑到最后。”
在一妇婴,患者只要完成了首次注册认证,第二次甚至不用携带身份证件、银行卡,带着手机就能来医院看病。
挂号网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流量、支付便捷度,这二者它都不是微信和支付宝的对手。也正因此,挂号网在去年底出手金象网,并在今年开始重力打造“微医”平台,努力与腾讯寻求合作,成为企鹅军团的一分子,利用已有的客户资源寻找盈利模式。
“目前我们最大的收入来自健康管理以及健康险,每年几千万,约占总收入的60%,医药这块才刚刚开始,目前还未盈利。”张晓春告诉记者,作为轻资产的互联网公司,目前他们最大的开销还是在IT的人力成本,“维持与HIS系统的对接,保证网络安全,大多数的互联网公司都是这样,这部分开销占了总成本的一半。”
挂号,医院,预约,我们,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