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催动养老棋局 两大领域迎来春天
摘要: 康复护理、移动医疗前景广阔 十部委近日发布的《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明确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并就推进医养融合发展、完善投融资政策、落实税费
康复护理、移动医疗前景广阔
十部委近日发布的《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明确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并就推进医养融合发展、完善投融资政策、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加强人才保障、保障用地需求等作出了相关规定。
业内人士认为,政策持续发力养老服务业,两大细分领域有望近水楼台先得月。首先是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的康复护理市场发展空间广阔,已经涉及医院领域的上市公司或可提前布局;其次是以老年慢性病为监控和管理对象的智能化诊疗设备、可穿戴设备行业或迎来发展春天。
政策连续发力
《意见》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在城镇社区举办或运营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就餐、托养、助浴、健康、休闲和上门照护等服务,并协助做好老年人信息登记、身体状况评估等工作。
在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机构养老服务方面,《意见》提出,支持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PPP(政府和民间资本合作)等模式建设或发展养老机构。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连锁化的养老机构,鼓励养老机构跨区联合、资源共享,发展异地互动养老,推动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养老机构。
对于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国务院已连续出台多项政策。早在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当年10月,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中再度重点提到发展养老服务产业;2014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加快健康医疗事业的发展,鼓励养老健康消费。养老产业已成为资本市场的热门话题。
业内人士认为,2013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突破2亿人,以人均每年5000元的养老花费计算,每年将带动上万亿规模的消费。政策上的支持会加速企业在养老产业上的布局,已经转型民营医院或养老地产的企业可以适时推出失能护理、养老金等专业化的服务。
护理市场可期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在庞大的养老服务市场中,需求最为迫切的是细分领域当属护理行业。目前我国的护理市场仍有巨大空间,已经涉水民营医院的上市公司如复星医药、恒康医疗、国际医学,或可借助医院平台切入康复护理领域。
“福利院的排队入住和养老社区的低入住率告诉我们,在普通衣食住行需求之外,老年人对医疗、看护以及精细护理的需求将快速增长。”长江证券研究员刘俊认为,75岁以上人群对护理的需求是60-75岁人群的2倍,是普通人群的3倍,相较于其他养老需求的可选择消费属性,护理尤其是专业化的长期护理需求消费是刚性的,因此医疗护理领域是切入养老市场的不二选择。
刘俊认为,国外不论是养老产业还是养老社区运营商,医疗护理均为初期专注发展的领域。因此,满足养老需求的核心是解决医疗护理需要,机构养老能够提供专业化标准化有公信力的医疗护理服务是拓展整个养老产业链条的基础。
国内涉水养老产业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数,但切入到护理这一细分市场的还寥寥无几。复星医药2014年9月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复星实业与美中互利完成股份置换及合并事宜;复星实业间接持有美中互利47.7%的权益。据悉,美中互利在中国创办的和睦家医疗集团,是国内第一家按国际标准设立、诊疗技术领先的综合性医疗机构。该机构已切入康复护理领域。
移动医疗有戏
也有上市公司从其他角度介入到养老产业。金陵饭店2013年初与美国知名养老机构诺滨逊国际管理公司合资成立专业养老服务公司——江苏金陵诺滨逊老年养怡股份有限公司,引进国外先进养老管理技术标准。金陵饭店集团公司此前已决定在盱眙县金陵天泉湖商务中心区打造一个配套设施齐全的大型养老社区,总规模约120万平方米,第一期30万平方米将于近期动工建设。
房地产企业扎堆“从医”,以医疗服务为代表的房地产服务业或开启一个崭新时代。目前已有宜华地产、世荣兆业、华业地产将产业链延伸至投资医疗服务领域。有业内人士认为,一些“不差钱”的房企也有可能将养老地产或康复护理作为产业链延伸的战略支点。
国泰君安预计,未来5年,各地养老产业园、养老社区将迅速兴起,这些社区的兴起将带动掌上监护仪、一体式监护仪等医疗设备和轮椅、血压计、血糖仪等家用医疗设备的需求。此外,鉴于多数老年人身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以血压计、血糖仪等家用医疗设备为代表的医疗器械,对老人监控身体状况至关重要,同样需求巨大。这将带动可穿戴设备、移动医疗等个人健康管理服务的发展。
“以前的医疗器械销售以医院为主,随着老龄化的发展,血糖仪、血压计等简单医疗器械在家庭的普及率会提升,需求可能进一步增长。”鱼跃医疗的一位高管表示,下一个十年,医疗器械行业将向便携化、智能化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移动互联、穿戴式设备、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与新商业模式的结合,传统的医疗器械或被移动医疗、穿戴医疗、商业保险、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颠覆,尤其是可穿戴设备将成为未来重点投资领域。
在海外市场,老年人慢性病管理的盈利模式已成型。据悉,美国WellDoc向糖尿病患者提供手机和云端的糖尿病管理平台,“糖尿病管家系统”对现有药物剂量、血糖波动情况、每餐碳水化合物摄入情况等数据进行分析后,将诊断建议发送给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情况调整患者的用药选择。
在国内,九安医疗也已经借助可穿戴设备渗入慢性病管理领域。公司董事长刘毅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九安医疗正与天津三潭医院合作管理3000个糖尿病病人。糖尿病人每天都需要测量血糖浓度,但病人又不可能每天都往医院跑。通过九安医疗的一款血糖仪,老年人在家就可以测量血糖浓度。血糖仪通过蓝牙将测量结果传到APP软件上,APP软件再回传给医院。这免去了老人往返于医院坐车、排队、挂号的麻烦。
作为人口大国,养老产业在中国的市场前景令人充满遐想。昨日是羊年A股第二个交易日,随着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养老概念再度成为备受青睐的投资热门。
分析人士认为,应对养老问题已经上升至战略高度,国家鼓励大力发展养老产业。虽然A股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中养老业务占比很小,但从养老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看,养老产品、养老平台、养老服务、软件服务乃至通信信息等细分领域都将带来投资机遇。短期而言,建议投资者关注中小盘股投资组合,重点跟踪具备业绩支撑以及养老布局方向明确的相关标的。
养老概念升温
从月K线看,2014年5月以来WIND养老产业板块已经累计收出9个阳线,累计涨幅达到62.76%,与沪综指62.77%阶段上涨相差无几,这种与大盘行情相比肩的表现,让不少投资者在谈及板块走势时也大呼意外。事实上,自去年底牛市启动以来,引领大盘和市场人气的往往是以券商、交运、有色金属为代表的权重蓝筹板块,相对而言中小市值板块则因跷跷板效应而调整明显。不过,结合养老指数历史走势,中小市值股票云集的养老板块不仅未受到拖累,反而持续逆势上扬,彰显出投资者对养老行业的信心。
昨日,有政策“红包”加身的养老概念不负众望,全天上涨1.84%。在资金筹码方面,昨日早盘即有大单涌入养老板块,指数涨幅快速冲上1%,而午后有银行股和有色金属股大涨分流了部分资金及市场关注度,致使资金介入养老板块步伐有所放慢,但尾盘随着相关成分股受到投资者关注,指数重拾升势,以2134.03点历史高点报收。反观大盘,尽管昨日上涨2.15%,但3298.36的收盘点位距前期高点3406.79仍有差距。分析人士认为,投资者对养老股的投资策略或许并非侧重短线博弈,而是意图稳扎稳打。
成分股方面,除乐普医疗、福瑞股份两只股票出现下跌,正常交易的其余9只股票全部飘红,金陵饭店和双箭股份更分别录得10.04%和9.66%涨幅,单日成交额也放量。分析人士认为,仅以时间点来看,当前市场正处于羊年春节过后的政策空窗期,一方面上述《意见》的出台填补了空白,另一方面,鼓励民间资本介入也将为投资者带来更多获益机会和可能。
三主线选个股
中国养老需求正在持续增加。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全国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为8.87%。按照每年860万人的增长速度,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50亿人,占全体人口的1/3。而据联合国预测,1990-2020年中国老龄化平均速度为3.3%,老年人口占比将从6.1%上升至11.5%。业内人士认为,按照国家标准,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而目前我国养老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正是投资的好时机。
分析人士表示,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养老产业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满足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如居住、护理、医疗保健等;第二是升级需求,如医疗信息化、检测跟踪以及老年人的文化娱乐等;第三是衍生产业,如老年金融、老年人心理咨询等。机构预计,到2030年,我国养老产业规模有望达到20亿元以上,存在巨大的商机。
参考国际市场,伴随养老产业兴起最新发展的是护理产业,护理产业发展相对成熟后将再延伸到居住等其他产业。针对A股市场,分析人士建议从以下几条主线把握养老产业爆发带来的机遇:第一是医疗服务。数据显示,老年人的医疗支出费用是其他人群的6-7倍,建议重点关注那些主营业务为高血压、冠心病药品的生产商以及医疗器械制造商;老年人日常消费方面关注保健品、乳业巨头,以及成人尿布等特殊用品企业。第二是休闲娱乐。由于老年人身体条件限制,在旅游地点、方式和酒店的选择上与年轻人不同,风格上更倾向于疗养旅游、文化旅游等,相关旅游股具备投资价值。第三是随着老人护理的专门化和正规化,信息技术服务等也有待开发,相关通信股值得关注。
长江证券为,未来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嵌入保险产品将是保险机构开拓养老市场的重要模式,通过保险产品+养老服务+医疗服务,保险机构将获得在养老产业投资、运营以及产业并购重组领域内无可比拟的优势。
作为成熟的发达经济体,日本的养老模式对我国具有参照意义。其养老模式在参照西方发达国家的同时,更注重本国孝敬老人的传统,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以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医疗保健为主要内容的多元化养老体系。
逐步完善养老体系
实际上,早在上世纪50年代日本就开始建设养老体系。该国1950年制定的《生活保护法》明确提出国家责任、无差别平等、最低保障等理念。据此,日本政府遍设养老院,重点救济无依无靠的贫困老人。1958、1959年又相继出台《国民健康保险法》、《国民年金法》,确保养老和医疗实现全民覆盖。经过这一系列的积累铺垫,加之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进入上世纪70年代,日本的养老产业开始兴起。到了1988年,社会对养老机构的需求更加旺盛。为此,日本政府对社会福利及医疗事业团体法进行大幅修改,为民间兴建或经营具有医疗、看护功能的福利设施提供低息,甚至无息贷款,并给予税收优惠。
1994年,日本的老龄化率已经超过14%,正式迎来了所谓的老龄化社会。同年3月,日本老年社会福利展望恳谈会发表《21世纪福利展望》,提出应建立“尊重老人意愿的以自立为目的的利用型体系”。同年12月,日本政府出台影响很大的“新黄金计划”,即新的《推进老年人保健福利10年战略》。1999年12月,日本厚生省、大藏省、自治省又共同制定《今后5年老年人保健福利政策的方向》,被誉为是“黄金计划21”。至此,日本的养老产业基本上蓬勃发展起来。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日本老龄化日益严重,养老产业也随之水涨船高,目前已成为日本的支柱产业之一。
提供多元化保障
日本养老体系最重要的特色就是根据其国情、根据人群进行细分,最终依照不同的需求提供多元化保障。日本提倡老年人和家人住在一起。老年人居住模式主要有两代居住宅和养老院,两代居住宅即日本在公共住宅里特别设计的适合于老少多代共居的大型居住单元,对厨、厕、门厅和居室分隔功能都作了相应考虑,对多代人生活方式和生活规律上的差异在室内空间上作了相应处理,方便了愿意和子女共同居住的老人。养老院则具体分为公立、低费和完全自费三种,老年人可根据自己各方面的条件和经济情况进行选择。
此外,日本应对老龄化高峰期到来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介护保险(即护理保险)政策。从2000年起,日本要求国民从40岁开始交纳介护保险金,65岁以上需要护理或帮助的老人,及40岁以上未满65岁的特定疾病需要护理者,可以享受保险。介护服务按要介护度分为7个等级,不同等级享受不同的保险金支持。日本介护保险政策的推行为老年人及其家庭解除了后顾之忧,使各类养老服务业形成产业链,老年产业有了新的发展空间。
业内人士评论称,日本老年居住和服务设施分类详细,全面覆盖了各类人群的需求,养老模式也逐渐从医院和机构养老向家庭式养老过渡。相关居住建筑包括各种层次的老人之家、租赁式的老人住宅以及银发住宅等,服务设施则主要围绕社区设置,如日托中心、短期入住设施、小规模多功能服务站、在宅介护支援中心、咨询中心等。日本除了社会福利设施网络较完善外,其最值得借鉴之处就是日本政府相关机构以及私人企业如积水社,均对老人居住的住宅设计花了相当工夫,设想其设备依老人体能变化而弹性改变,以及与子孙家庭合住时,住宅室内空间设备弹性适应。
养老,医疗,产业,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