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期待环保破局之策
摘要: 1月28日,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王尔乘到环境保护部宣布中央决定,陈吉宁由清华大学校长转任国家环境保护
1月28日,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王尔乘到环境保护部宣布中央决定,陈吉宁由清华大学校长转任国家环境保护部党组书记,免去周生贤同志环境保护部党组书记职务。专家型官员陈吉宁的履新,让饱受污染之苦的公众重又燃起了新的期望。
2008年,环保总局升格为环境保护部,表明了环保问题已成为从中央到民众普遍关注的热点。但几年下来,中国环境一直处于总体恶化趋势之中,直到今天仍未得到根本性的扭转,环保部门的作为与执行力也受到了公众和舆论的质疑。
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十大水系水质一半污染;国控重点湖泊水质四成污染;31个大型淡水湖泊水质17个污染;9个重要海湾中,辽东湾、渤海湾和胶州湾水质差,长江口、杭州湾、闽江口和珠江口水质极差。水安全正在成为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
综合环保部、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在2014年发布的三份公报,全国土壤污染超标率达16.1%,耕地退化面积比例超过40%,七至十等的劣质耕地比例达到27.9%,耕地土壤点位污染超标率达到19.4%。而与此相应的是,各地重金属污染不断曝出,牵动着公众的敏感神经。
至于pm2.5,这个生僻的大气质量指标名词,在中国已经妇孺皆知。近几年,每到秋冬季节,pm2.5便成为公众的心头之患。在pm2.5最严重的京津冀地区,根据2014年的指标,其纳入监控的13个城市空气质量平均超标天数比例竟然达到了58.0%,其中重度污染天数比例为15.7%,严重污染天数比例为6.7%。
根据环保部公布的数据,节能减排指标年年完成。但直到雾霾侵袭半个中国,公众才发现数据和现实成了“两张皮”。在环境总体趋势不断恶化的现实背景下,最应当冲锋陷阵的环保部门却失去了锋芒。在环保总局时期,这个部门曾掀起了“环评风暴”,敢于对污染项目停工、对污染企业重罚,赢到了公众的关注和支持。令人遗撼的是,这种铁腕执法、铁腕治污的执行力后来渐渐消失了。有人形容,环保部门成了“没有牙齿的老虎”。
中国的环境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比如部分地方政府唯gdp的政绩观、部分企业缺乏社会责任、公众环保意识淡薄等,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由环境监管部门监管不到位、执行力偏弱造成的。以惊动了中央领导的腾格里沙漠污染事件为例,该事件集中暴露了目前环境执法中存在的“不会查”、“不能查”、“不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正如网上流传的一句话,几乎在每一个污染事件和污染企业的背后,都隐约闪现出环境监管缺位、失职的影子。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新修订《环境保护法》的实施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环保规划目标任务的收官之年。中国环境问题到了必须闯关的时候了。环境专家出身的陈吉宁此番上任,责任重大,挑战多多。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污染与反污染的拉锯战将会前所未有的加剧。陈吉宁既要集中治理像pm2.5、水污染这样的事关民生的环境风险,也要为转方式调结构、优化经济格局的绿色发展提出破局之策。公众期望,他能够以自己的专业能力与“政治素人”的特质,去开创一个新的环保新政模式。
污染,环境,环保,公众,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