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挺进校园 大数据防坏账
摘要: 校园不再是金融服务的死角,互联网金融公司被这里广阔的市场空间所吸引。通过大数据防范坏账风险,这块让银行颇感无奈的市场成了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乐土。 瞄准校园市场 去年9月开学的那几天,某互联网贷款
校园不再是金融服务的死角,互联网金融公司被这里广阔的市场空间所吸引。通过大数据防范坏账风险,这块让银行颇感无奈的市场成了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乐土。
瞄准校园市场
去年9月开学的那几天,某互联网贷款公司出现在北京一些高校,这家公司在校园里向那些刚刚走进大学校门的新生发放宣传单。“一个月只需要252元就可以拥有一部iPhone5S。”看起来很让学生动心。这家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大学生提供购物分期服务,该公司官网显示,可以为大学生提供的分期产品包括三星、苹果等手机以及高档电脑设备。
事实上,此类提供购物分期服务的公司只是互联网金融进军校园的冰山一角,目前很多互联网公司正在或计划进军该领域,其中既有电商巨鳄,也有中小型互联网公司。
京东是第一家挺进校园的互联网巨头,其此前推出互联网收款信用支付产品“白条”;如今针对大学生群体,推出消费金融产品“校园白条”,授信额度在2000元至5000元之间。所谓的“白条”即先消费后分期付款的信用消费,该业务与信用卡分期购物相似。不过由于京东本身就是电商,因此流程不通过银行,无需与银行分账,减少了交易成本。
获得“校园白条”的方法很方便,不需要线下签合同,只需在校园内的面签点由本人完成面签即可获得授信。“使用"白条"购买商品后30天内还款,不计利息,还能选择3到24个月分期还款,手续费比银行贷款利率低得多。”一位尝试了这款产品的学生向记者表示。
2014年底,支付宝推出“花呗”,其根据用户在淘宝、天猫的网购综合情况,由蚂蚁微贷确定消费额度。该产品虽未明确打上校园金融标签,但学生是其不小的客群。
此外,比较出名的、围绕校园金融开展业务的互联网公司还包括:分期乐、趣分期、人人分期、名校贷、先花花、U族大学贷。前三个都是采用电商结合的方式,后三个采用现金流转方式,各有利弊。以消费类型分析,大学生除了在购置数码产品、电商消费之外,还涉及到其他领域消费,例如教育培训、旅游娱乐等,由此,现金到账的方式就比单纯实物到手的方式灵活很多。
借力大数据
实际上,在2009年以前以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为代表的一些商业银行曾经大力在校园里推广“Young卡”等信用卡服务。不过2009年前后这些银行纷纷停止这些信用卡的申请业务,原因是银行认为,一方面,大学生信用度和刷卡率低;另一方面,不少学生超前消费行为较多,最后往往要家长埋单,家长意见较大。到现在为止,各地股份制银行基本停止了此项业务,只有少数几家银行在发放大学生信用卡,不过办理门槛大大提高,额度仅有一两千元,这就给互联网金融企业留下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互联网金融之所以能迅速走红,正是建立在大力拓展银行看不上的市场之上,而校园就是符合其“审美标准”的市场。
京东等企业之所以现在看中校园市场,一方面,大学生的消费越来越强,能够带来实际业务;另一方面,年轻人是未来金融服务的主力人群,更容易接受互联网金融的观念,是必须要抢占的市场。数据显示,持有“校园白条”的大学生购买书籍比例明显增高,父母也愿意为孩子的教育学习埋单。
对互联网金融公司来说,学生的违约风险较高,这是导致银行退出校园信用卡市场的主要原因:校园里的学生没有固定收入,一般依靠生活费和打工、奖学金等不固定的来源;再加上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并不成熟,容易攀比、超额消费,导致无法还款。
京东消费金融部高级总监许凌认为,随着使用者数据的不断积累,掌握的大数据将更加全面,这不仅有利于其管控自身风险,还将方便为不同用户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
校园,金融,互联网,公司,银行